高原編織興蜀夢 景觀大道露新顏
---- G318線東海路理塘至海子山段路面工程完工有感

2013年7月11日,對于已在高原奮戰26個月的四川省交通運輸廳興蜀公司東海路紅海代表處的每位參建者來說,注定不是一個平凡的日子。
下午14時,伴隨著隆隆的鞭炮聲,建設者澆注的如雨汗水,綻放在建設者臉上的豪邁笑臉。。。。。。這些都是為了等待這一激動時刻的到來——LM4合同段最后一段瀝青混凝土路面鋪筑合龍!在全線首段成功,比計劃工期整整提前52天!
回想LM4合同段從2012年進場至今,1年零3個月的風風雨雨,477天。除去進場施工準備期、冬歇期,加上去年99天雨季等,有效施工時間只有短短6個月,也就是在這不到200天的時間里,興蜀公司紅海段完成了77KM(其中幫助LM3合同段完成4KM的水穩層)的路面修筑,累計備料約60萬方。
在全段海拔均超過4000米的惡劣自然條件下,高原缺氧,呼吸困難,夜不能寐,對人的意志和體力都是雙重的折磨和考驗!在有限的時間搶抓工期,白天在云霧中奔忙,夜間在星空下穿梭,假期在野外為過往游人和車輛保通服務,用持續堅守書寫著人生最有價值的一段經歷!在工作中精心管控工程質量,著力建設路容和生態環境,做到工程內在質量過硬,外在通行舒適視覺愜意,把自己當成國家藏區事業的主人翁,把工程當做自己的作品、人品,對品質要求永不松懈,在雪域高原為實現興蜀公司“打造全省國省干道一流建設管理團隊”的目標而不遺余力!
然而任何項目的建設都不是一路坦途、一帆風順。LM4合同段始一進場,也主要因為4000米以上公路建設經驗不足而困難重重。部分管理人員和工人由于嚴重缺氧體力不支,以及-27℃的板房居住條件等等原因而人心渙散,隊伍不穩;高原極低溫度和氣候變化無常造成進度難以掌控,甚至一度時間極難推進,而嚴重打擊大家的信心和士氣;合同工期和實際有效施工時間的巨大反差,必須數倍于合同承諾的數量投入大型機械和施工人員;交通量大,軍事運輸頻繁,原材料差,溫度低溫差大,平整度要求高,給工程質量管理帶來巨大挑戰,在過程中經歷了難于控制、探索創新、穩定可控等復雜的歷程。
歸納總結,也就兩點:堅定目標,嚴格要求。

一方面,要完成一項重大事業,必須有既定的目標,志在必得。漫無目的的行進終將一事無成。施工單位剛進場,業主代表處就明確了“平整度IRI值在2.0以下”的質量要求,達到高速公路的國家標準;明確了率先完工的進度目標,要求施工單位在路面競賽中永遠把“第一名”作為不二之選;要求提高保通工作的規范和專業化,加強安全過程管理,把安全生產責任事故“0死亡”作為安全目標,等等。結合工程項目的實際特點,通過各種形式,把建設目標深入到每位參建人員心中,讓每位參建人員都能明晰我們的目標。只有明確了目標,才能知道如何實現目標。
明晰了目標,但在執行中也會出現各種有悖于目標的困難。如:2012年連續3個月的雨季,每年連續5個月無法施作的冬歇期,前期料場征用的反復變化,外購材料運輸困難等等。面對變化無常的所有困難,唯一不變的是我們興蜀筑路人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以及在困難面前的堅持。困難一個接一個,且都相互關聯,我們不是守株待兔,而是主動出擊,水滴石穿。在理清頭緒后,堅持耐心工作,困難的偽裝終將褪去,工作終會回到正常的軌跡中。
另一方面,為了保證目標的實現,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嚴格要求。積極開展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以工程質量為核心,以工程安全為重點,緊緊圍繞工程進度、投資控制、環保水保、和諧穩定等,全方位創建精品工程;緊扣現場控制和內部機制建設,全面落實責任制,嚴格目標考核,扎實開展工作。整合各方力量,克服重重困難,穩步扎實、有序地奮力推進工程建設。如:在施工過程中,層間結合是路面施工中極為重要的環節,卻是最易忽視的環節,一旦處理不好,加上高原的巨大溫差問題,將加劇瀝青砼和水穩層的分層現象。為杜絕此類隱患,代表處嚴格規定了過程中每一層鋪筑前對上一層的報檢程序,每段施工前的檢查工作不但由監理執行,代表處的業主代表也全過程參與督促檢查,嚴防死角。通過嚴格的工程質量要求,各項措施得到了落實,效果也事半功倍。

一條安全、舒適、美觀、快捷的國道318線東海路即將陸續形成,4718米的高海拔阻擋不了我們興蜀筑路人的步伐。可以肯定,更多的興蜀之路將在蜀道路網上逐一定格,載入史冊。中國夢,四川交通夢,興蜀夢,這就是我們最實際的夢境和目標!
目前,理塘縣城至海子山段已解除交通管制。快速飛馳在這一段路的社會車輛、各種軍事運輸車輛,以及背包的游客,他們今后將見證的是:邊遠藏區經濟發展的大提速!國家西部國邊防事業的再次騰飛!“中國人的景觀大道”旅游事業的繁榮興旺!